許多穴位既能治療腸鳴、腹泄(發揮止泄作用),又能治療大便乾結(發揮通便作用)。

 

止瀉、通便雙重作用的穴位:中脘、天樞、大橫、足三里。

 

通便: 上述穴位再加:支溝、豐隆、照海、內庭,臍中還可用敷藥療法。

止瀉: 上述穴位再加:關元、脾俞、臍中、三陰交、公孫,臍中還可用敷藥療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shpapa 的頭像
    jshpapa

    耳穴&顱薦放鬆保健-健康茵子

    jshpap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